从“独夫民贼”到“天下大同”:《仁学》的毁灭批判与乌托邦蓝图 光绪二十四年(公元1898年),戊戌年,北京城里闷热得很。谭嗣同坐在书桌前,眉头紧锁,手里的笔蘸满了墨,却迟迟未落。他眼前摊开的,正是自己呕心沥血写下的《仁学》手稿。这第二卷里,有个词反复敲打着他——“君主”。 乌托邦 谭嗣同 天下大同 仁学 乌托邦蓝图 2025-09-01 21:20 3